哈佛教授的逆齡抗衰老秘訣:David Sinclair的補充品清單

抗衰老研究中的關鍵人物

如果你有留意補充品的相關新聞,相信都會看到一個人名在近年相當受人關注,而他就是David Sinclair。

現年53歲的David Sinclair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終身教授,Paul F.Glenn衰老生物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生涯開始於澳洲,就讀悉尼新南威爾斯大學並獲得了理學學士 (一級榮譽)。於1995年,他獲得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然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Leonard P. Guarente共同擔任研究員,並在1999年成為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而最終令他聲名大噪的研究則是發生在2013年,David Sinclair和他的團隊發現通過應用β-NMN (煙酰胺單核苷酸),可以令細胞內的分子得到修復,刺激線粒體和細胞核之間的聯繫,恢復諾加因子到年青的水平。自此之後,他更全力投入抗衰老研究當中。今天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位抗衰老先驅的獨家秘訣,看看他的逆轉年齡補充品清單。

>>立即使用優惠碼(NMNHK) 以8折選購優質美國進口NMN <<

現年53歲的David Sinclair有一直服用各種補充品的習慣,歲月的痕跡在他身上就彷彿不存在一樣。

David Sinclair的補充品養生法和補充品清單

早上補充品清單:
晚上補充品清單:
  • 二甲雙胍 (Metformin):處方藥,每天 800 毫克 運動前除外
其他額外的補充劑:
  • 維生素D3
  • 維生素K2
  • Omega-3 魚油
  • 硫辛酸 (Alpha Lipoic Acid)
  • 輔酶 (Coenzyme) Q10
  • 阿司匹林 (Aspirin):每日81 毫克
  • 他汀類藥物 (Statin):降膽固醇處方藥
充分了解服用補充劑背後的原理,能使你的選擇更切合自己的需要。

看完他的補充品清單之後,有幾項補充品很值得我們注意,亦是能最大化逆齡功效的補充品,包括:白藜蘆醇、NMN、漆黃素和槲皮素。

在瞭解白藜蘆醇和NMN的功效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人體影響長壽和青春的三大要素:就是NAD+ (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簡稱「輔酶I」)、Sirtuin (去乙醯酶) 以及粒線體。2013年,David Sinclair教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入面的NAD+物質能夠抗衰老、逆轉衰老、加速脂肪代謝、改善睡眠質素、預防各樣疾病。而粒線體則是有推動細胞活動的功能,不但可以製造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也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神經系統運作。最後就是Sirtuin(去乙醯酶),它能控制了人體中粒線體的多寡和活躍程度,更可以啟動人類自身的DNA去修復細胞,可以說是人類長壽和健康的最重要元素。

逆轉老化、修復 DNA 的關鍵—NMN

β–煙醯胺單核苷酸,亦即NMN,是維生素B3 (烟酸) 的衍生物之一,也是NAD+生物合成的中間產物,是由磷酸基團和含有核糖 (ribose) 和煙醯胺 (nicotinamide) 的核苷反應形成的生物活性核苷酸。

NMN少量存在于各種天然食物中,如蔬菜、水果和肉類。蔬菜如椰菜花、椰菜,每一百克含有0.25至1.12和0至0.90毫克的NMN,水果如牛油果、蕃茄每一百克含有0.36至1.60和0.26至0.30毫克的NMN,而牛肉每一百克含有0.06至0.42毫克的NMN。NMN的其中一個製造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從天然食品中提取NMN的元素,使人們進食的時候能夠更快地吸收純度較高的NMN。

而在運作上,NMN原理和機制則是十分簡單但有效,能讓人體變得健康、青春、長壽。攝取NMN可以轉換成NAD+接著就可以啟動Sirtuins1~7長壽基因並活化粒線體。同時修復細胞DNA,幫助幹細胞活化從而令到端粒長度維持。當以上功能運轉的時候,人體的免疫調節就會增加增加,達致不育減少,預防慢性病的預防功效,使人變得健康長壽、變得年輕!

>>立即使用優惠碼(NMNHK) 以8折選購優質美國進口NMN <<

NMN的每日建議劑量

按目前的臨床研究顯示,NMN的服用量從每日100毫克至2000毫克都是安全的 。以下是不同人士每天服用NMN的建議劑量:

體重90公斤以下體重90公斤以上
45歲以下250毫克500毫克
45至60歲500毫克750毫克
60歲以上750毫克1000毫克
每天服用NMN的建議劑量。
以NMN補充劑填補身體需要,比起只依賴飲食來得更便捷有效。

大自然賜予的抗氧化劑—Resveratrol 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是啟動Sirtuin (去乙醯酶) 運作的激活劑。它作為一種酚類物質,被認為是葡萄酒對健康有益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時少量存在於葡萄、藍莓、覆盤子、桑葚和花生等食物表皮中。目前如果透過天然食物攝取白藜蘆醇的話,效果比較有限而且不明顯,而提煉而成的濃縮白藜蘆醇補充劑會是更好的選擇。研究亦指出,白藜蘆醇可以減輕人的炎症反應、亦都有多重健康功效,例如:減慢氧化速度、改善肥胖、提升記憶力、改善新陳代謝、有助心血管健康等等。但我們在購買白藜蘆醇的時候有兩樣注意事項,第一我們購買的必須要是反式白藜蘆醇 (Trans-Resveratrol),因為根據David Sinclair的研究,順式白藜蘆醇不會激活Sirtuin (去乙醯酶)。第二,反式白藜蘆醇的純度很重要,必須要達到98%以上,David Sinclair更指出如果服用純度50%以下的白藜蘆醇更會引致腹瀉,記得要留意清楚。

>>立即使用優惠碼(NMN2023) 以全單9折選購優質補健品<<

Resveratrol 白藜蘆醇的每日建議劑量

如果想有效的改善機能,白藜蘆醇的每天建議攝取劑量為500至1000毫克。另外你亦應該留意,由於白藜蘆醇近乎不溶於水的特性,所以白藜蘆醇需要與膳食脂肪(例如: 乳酪) 一起服用才能獲得最佳吸收效果,因此建議連同乳酪等膳食脂肪或餐後服用白藜蘆醇補充劑。

白藜蘆醇天然存在於水果表皮中,亦是葡萄酒被認為對健康有益的主要成分。

激活大腦的抗衰老物質—Fisetin 漆黃素

Fisetin 漆黃素 (又稱非瑟酮、非瑟素、漆樹黃酮) 是一種源自植物的黃酮醇,僅少量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之中。研究指出漆黃素有助改善記憶及認知功能的敏銳度,同時科研人員亦正積極研究漆黃素對清除衰老過程中積累的衰老細胞的潛在效果。長期服用它的功效有:抗氧化、延緩衰老、改善身體機能、改善記憶力、保護大腦、改善腦部認知、維持健康神經功能、清除老舊細胞。

>>立即使用優惠碼(NMN2023) 以全單9折選購優質補健品<<

Fisetin 漆黃素的每日建議劑量

漆黃素的每天建議攝取劑量為100毫克,可每日隨餐服用。然而按目前研究顯示,每天不應服用多於300毫克的漆黃素。

在不少水果中都有漆黃素的蹤影,然而要滿足膳食需要則可能要大量地進食。

天然純淨的抗組織胺—Quercetin 槲皮素

槲皮素是一種經過大量研究的生物類黃酮,天然存在於水果及蔬菜之中。作為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槲皮素被認為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及維持免疫系統健康。槲皮素同時亦被稱為「天然抗組織胺」,有助於抑制體內免疫細胞釋出的組織胺,從而舒緩身體出現的敏感及發炎症狀。長期服用Quercetin 槲皮素能幫助抗氧化、延緩衰老、改善身體機能、控制膽固醇、增強免疫系統、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有助抑制過敏反應。

>>立即使用優惠碼(NMN2023) 以全單9折選購優質補健品<<

Quercetin 槲皮素的每日建議劑量

槲皮素的每天建議攝取劑量為1000至2000毫克。由於菠蘿蛋白酶有助於提高槲皮素的吸收水平,消費者可在市面上挑選含有菠蘿蛋白酶的槲皮素補充劑,從而令效果更為顯著。由於槲皮素同樣屬於脂溶性物質,因此建議隨餐服用,以發揮最佳吸收效果。

通常會被醃製食用的刺山柑含有豐富的槲皮素,但在亞洲人的飲食習慣中較少機會接觸得到。

為自己建立量身定制的抗衰老補健品清單

如果生活習慣許可的話,進食天然的食物,再加上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就已經是最好補健方案!然而如果你的生活較難滿足以上條件,又或者你對自身健康的質量要求更高,按自己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補充劑服用清單絕對是更理想的做法。特別是忙碌且食無定時的人,在繁忙生活中要同時兼顧定時進食及飲食均衡,確實非常困難。而補充劑作為濃縮有效的提取物,能有效填補充這類人所缺乏的營養需要。另外,上文提到的各種抗衰老營養素都需要一定劑量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在日常飲食中要準確衡量計算出攝取劑量可以說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相反,補充劑則可以準確地提供個別的營養素,你只需要按自己的需要選擇補充劑,每天進食就大有可能等於全日的需要!

想要有效延緩衰老的步伐,補充品絕對是必要的一環!有別於過去功能單一的營養補充劑,現今的補充劑有更可靠的研究數據支撐,功能上漸趨全面的同時,效果亦更為顯著。因此不用再猶豫了!從今日起,你也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抗衰老補健品清單吧!

>>立即使用優惠碼(NMN2023) 以全單9折選購優質補健品<<

參考資料
  1. An Antiinflammatory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uppressive Effects of an Extract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Containing Resveratrol – Dandona et al (2010)
  2. Effects of Resveratrol on Memory Performance, Hippocamp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 Flöel et al. (2014)
  3. Calorie Restriction-like Effects of 30 Days of Resveratrol Supplementation on Energy 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Profile in Obese Humans – Schrauwen et al. – Cell Metabolism Journal (2011)
  4. Pilot Study of Resveratrol in Older Adul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 Barzilai et al. (2012)
  5. Resveratrol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es the Akt pathwa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 Wittmann et al. (2011)
  6.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Short Term Resveratrol Supplementa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 Netticadan et al. (2013)
  7. The Effect of Resveratrol Supplementation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 Mozaffari‐Khosravi et al. (2019)
  8. Resveratrol 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Mi et al –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journal (2015)
  9. Resveratrol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Hekmatdoosta et al – 2014 – Nutrition Research Journal
  10. Consumption of a grape extract supplement containing resveratrol decreases oxidized LDL and ApoB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triple‐blind, 6‐month follow‐up,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 Espín et al – 2012 –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Journal
  11. One-Year Consumption of a Grape Nutraceutical Containing Resveratrol Improves the Inflammatory and Fibrinolytic Status of Patients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Espín et al – 2012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2. Inhibition of Silencing and Accelerated Aging by Nicotinamide, a Putative Negative Regulator of Yeast Sir2 and Human SIRT1 – Bitterman et al (2002)
  13.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ompounds that extend yeast replicative lifespan – Sinclair et al. (2006)
  14. Sirtuin activators mimic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delay ageing in metazoans – Sinclair et al. (200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 bloggers like this: